1. 首页 > 每日资讯 > 文章页面

怎么判断家里大门的方位(怎么判断家里有没有甲醛)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怎么判断家里大门的方位这个问题,姓氏与大门方向吉凶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阳宅宫位与大门的匹配关系详解姓氏的主要5种分类方式

1、阳宅开门朝向确定:列有八种。开门应结合命卦综合定位。2、门位吉凶判断法:列举八种方法,本人主要运用玄空法。3、开门宜忌:门面对环境,与街道关系,大门印象,门冲,门里忌讳。4、内外大门宜忌:门对门,形状,颜色等。5、结语。

《阳宅元髓经》:宅以门户辨阴阳之路。气口(门口)是祸福之机,决定家庭吉凶祸福,决定住宅人的整个人生命运。阳宅选好后,在布置设置时特别注意门庭,门庭为进气口,是衡量风水好坏的一个标准,它直接影响到住宅成员的富贵和兴衰以及运程,门是宅的门面,如同口腔、鼻子、咽喉,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房屋是房主因势利导,趋吉避凶的首要屏障,门如命脉一样,故而被列入阳宅三要之首。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是如斯,是事俨雅,乃为上吉。

门有五种:大门:一户之总门,家宅的大门口。中门:大门之内,厅之外的门,高楼大厦地下大堂的门口,是自己住宅房位门口,独立式房大门是围墙的进出口,是进入房子的门口。总门:通往各个房间的大门,大厅内还有一道门为总门,进入宅后其它房间。便门:是后门。房门:每个房间的门口。门向:影响人出入刹时间地磁和人之磁场的感应与变化,以决定一个人对外的活动力。门位:大门设置吉凶,影响居住者对外人际关系与社会上的成就,人缘的好坏。阳宅六事包括内六事和外六事,内六事是门、灶、井、厕、碓磨(包括仑库)、畜栏。由外六事方位坐向,与人口的祸福休咎有密切关系,其中尤以门的方位最重要。门乃由之路,任何人从外面进入房屋,必先经过门,尤其是大门、前门,为房屋进出入口的要隘,阳宅最关键是门,门是一家朝夕出入的重要之地。古语云:千斤大门、四两屋。说明住宅开门定位立向的重要性。本文重点全面较详实论述风水在阳宅门庭的重要性。

一、阳宅风水开运开门朝向确定:古今风水书籍论述很多,1、以宅主出生年份和生辰来确定,根据宅主人出生年份排八字用神算命寻找宅主“气位”。2、按五音定门向,就是按宅主姓氏发音五行(宫商角徵羽),定门向。3、八宅派:东四命住东四宅门,西四命住西四宅门。4、玄空派:坐向起得飞星宅命盘后,星旺开门。5、有的说开门在八个方位都为吉。6、坐北向南宜开丙门,坐南向北宜开乾门,坐东向西宜开庚门,坐西向东宜开辰门。大门在鬼门(东北艮方位15°范围,西南坤方位15°范围)方位,家运衰退。7、门不置于正中线上(北、东、南、西方位),四隅线上(北东、东南、西南、西北),吉相之门是东、东南、南、西北,凶相之门是北、东北、西南。在该房主人八字查询十二地支或九星的出生星方位,吉转凶。8、据宅主出生年纳音,属相,磁向定向等。

大门决定一家人对外运势,免费算命大门位置尤须慎重,门不可乱开,开门不尊定向,祸将至。笔者认为:1、开门要结合命卦综合论断,综合定位。开门要因人而异,适合宅主开门才是吉门。人门相配,吉星到门,迎吉避凶。零正卦气,配合得当,根据玄空城门诀开门纳气。2、阳宅三要,门位第一可见重要,门宅灶据三者关系协调配合使用。3、坐北朝南住宅以坎宅为佳,门向巽门为佳,巽门青龙门最宜出入,符合我国所处地理环境、位置、冬避开西北风,夏迎东南风,太阳西落避日晒。避向大道繁华地段的接近处,住宅门的朝向避开人们起居的各种噪杂声,注重人对良好自然环境地域的需求。4、据宅主出生年纳音,用神选宅坐山然后寻找门向纳财。开门接珠宝,需符合门口(宅门)开在财神方位,门口必须尽收来水之水气。

二、门位吉凶判断法:1、江西派母气门位法:取坐山之偏印的禄马贵人等方位开门,以催富贵,二十四山中,四维四库八山不能用此法,其它十六山则可用此法。母气长生、禄马,贵人之位开门催吉,母气之位绝不能遭到破坏,母气位若出现桥梁、路冲、树冲、尖塔、屋角冲射等母气方开门,皆为母气遭受破坏。2、玉辇经门位法:用于判断门楼,大门、总门所在方位的吉凶,阳宅开门之用,应开福德门、进财门、官爵门、官贵门、旺庄门、兴福门、旺蚕门、莱福门、亲姻门、欢乐门、旺财门、其余为凶。3、河洛门位法(起河洛神数法)用于论门位吉凶,以坐山为对宫起1数,然后按次顺排即8—对宫1—2—3—4—5—6—7。4、金锁玉关门位法:门与水等同看待,门位宜在离、艮、兑、乾10个卦上,不宜坎、震、巽、坤四个卦上。5、玄空法:大门开在星盘生旺方,忌设退衰死煞方,旺山旺向或双星到向的格局,大门开在前面正中。上山下水、双星会坐及其它坐向,旺气在后面的格局,可封闭前门,改由后门出入。吉星到门,当运星到门,能收山出煞,丁财两旺,零正卦气,大门向处不论向水或向街路能收零神卦气,真山实地主收正神卦气。住宅若周围受山嵌或建筑物包围,除门前通道外,另有一方缺口,于此缺口上观水光或为交通要道,则可用城门诀。此方之运星入中飞布八方,若当旺之运星飞入此方,即可作为城门,住宅若能纳城门之气,如由此方有路至门,或房门向正城门。次之者,主人房能见城门,或侧门能见,或阳台、露台能纳城门之气,皆可获吉。玄空大原卦以正神为旺气,大门正在正神方是开得旺门,开在零神方为开良门了。水盘生旺方即当运星和未来二星之数,此宫位宜开大门,佐辅星1、8配合旺气宜开偏门、后门,看大门之位所在何宫,则以此宫内三个星数论五行,定吉凶。大门以向星为君,山星及运星为臣,生旺死衰以向星断之,依门宫位飞星的生克,与星辰卦气类象就可断出宅有何事发生,利于何种命卦的人。6、八卦游年法开门。7、门与十二运关系。8、气口穿宫法:用周易的内爻、外爻理论来阐释住宅的坐山与大门的相互关系,以坐宫(坐山)为内爻,气口(大门)为外爻,内外爻之间宜相生、不宜相克。本人主要参照玄空法。

三、开门宜忌:八宅明镜:宅无吉凶,以门路为吉凶,路为助,门向辨。门是宅的入口,是宅的形象,整洁宽敞的门口,心生好感,大门门口是房屋的口腔部位,有引入能量的重要性,宅门跟我们关系紧密,大门气口,纳气旺吉,衰气凶,宅门正,顺纳堂气,出入顺畅,明堂广阔,内外配合,与流水或道路配合才为上吉。

门面对环境:要安静、清洁、愉快。门外忌讳:门面正对各类建筑物正门、后门、窗户、大厦墙角,屋脊、飞檐、兽头、电线杆、大柱、大树、长直大街道冲射、河、建筑物的反弓、壁刀、尖形物、粪坑、菜圃、垃圾焚化炉、神寺庙宇、神坛、电梯、楼梯、与潮湿污秽地、深坑、断崖距近、坟场、古墓、太平间、屠宰场、桥梁、铁路、各类加工厂、化工厂、砖瓦窑、发射塔、高压电塔、垃圾站、医院病房、下水道、烟囱、厕所、畜圈等最好远离,忌在一条直线上。这些不祥物易使人心理不适,建筑物带来不吉气流,屏风阻挡,摆放化煞物品化解。避开这些不祥建筑物,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下,精神愉快、积极向上、发挥智力、情绪高涨、做事成功。

门有旺门与衰门,门朝向上下接气,生气迎门、是旺门。门朝向衙门、狱门、城门者凶。对朝门,仓门不安。房门开在生旺方,不要两门相对。注意迎、纳、聚、藏气。门气、宅的咽喉,气口,宅内外交通联系要道,生辰八字算命居住人平安、防卫、邻里关系和谐,门气不宜过强过衰。注意家宅户外风水与河流关系,忌反光镜,河水、外强光反光入室。

注意家宅户外风水与街道吉祥关系,门为宅骨、路为筋、筋骨交连血脉匀,开门须配合路形,开朱雀门:门前有一宽敞绿茵、平地、水池、停车场,适开前方中门。开青龙门:门前方有街道或走廊,右方路长为来水,左方路短去水,宜开左门收气。开白虎门:门前方有街道或走廊,左方路长为来水,右方路短去水,宜开右门收气。忌斜坡冲射门,门前忌街道反弓、八字、叉字、火字、十字、巷道、川字形路等。各种形状的巷道冲门,八宅与门,二十四山与门,门前宅旁不同的形峦缘由,均有不同的祸福吉凶,由于篇幅这里不赘述。

大门印象:1、大方整洁,光线明亮充足,门旁不堆杂乱物,阻碍气运。2、忌路直冲。3、大门前宜宽广开阔。4、不要犯门煞。大门形局:1、不对电梯、楼梯、走廊。2、不与阳台一条直线上。3、忌对厕所门。4、忌直对大镜子。5、忌横梁压门。6、忌门大宅小,宅小门大。7、忌入户大门与房门各门(厨房门、卫生间门、卧室门等)在一条直线上。8、门口整洁通畅,忌门柱弯曲。9、生气方(天医、延年)开门好,忌开绝命门。10、忌大门对窗户、阳台门看到街外情景,是为泄气,窗户又多又大,吉气不能聚集于房内。11、一户不可两个大门,视具体情况,少用小门。12、房门直线不对床、炉灶口冲。13、忌宅门小门多。

门对门对冲,冲门的好坏,全在理气飞星的配合与门的位置。门大小要合理,应与宅相称。门前后要相称,后门不可比前门高大。宅出入门不宜太多,更不可杂乱开门,宅气涣散不聚。门对柱、两门相对,三门相对形如只字,门对直路、水、墙、屋角、大树、巨石等不利。慎重选建门楼,因力量较大,关系到整个宅院的吉凶。大门坐向、命卦与宅卦不合,改变门位避免穿心剑,楼梯退财,电梯吸气。用化煞物化解,门对门可设门内屏风。

门里忌讳:开门要见红、绿、画。忌见楼梯、电梯、壁刀太近气乱,忌见灶、厕、穿心梁、卧床、一堵墙太逼近让气转进不利。植物可提升住宅户门能量,住宅门前可放置一块地垫。

四、内外大门宜忌:住宅大门即气口所在,接纳外界的全息,大门是生气的枢纽,外部大门影响外气进出住宅;而内部门则对宅里的内气有影响。每天出入自家大门的瞬间,都会受到大门风水的影响。

两扇门重叠而平行应避免,否则损害事业、健康与家庭和平,两扇门相咬,会使家人常争吵。开门见墙,开门可看见另一房间的话,扰乱人体内气流通,引起身体不适。卧室、起居室等大房间应开大门,浴室、厨房等小房间应开小门,浴室门大,发生健康、品性问题,家人易得消化不良症。不可设置从大门直通到底的数扇门,忌一条走廊连着一排数间房,易有外遇或私奔之事,平安难保。大门与后门不可相穿,财富不聚。门不可向外开。两家大门忌直对,大门忌与方向顺水河流相向,大门与内大门,房内门等不可在一条直线上,为穿心煞。

内外大门反背不和,外大门应安放于左边佳,左边有冲煞气,才可安右方。外大门应开在内大门左方。

大门宜长正,忌拱圆如墓门,不适合于住宅内部,可作外门,可用于庭院门。大门高度不要太高尤如监狱大门,凶相,大门太小,旺气不进。大门尺寸与房屋应成比例。大门颜色应与房主五行色匹配,外大门颜色忌用深兰色、黑色及红色,乳白色为佳,内大门颜色最好清洁光亮,忌用黑暗色,内面以乳白、象牙、银或木本色等为佳。大门木纹由下至上生的纹是顺纹,安宁顺畅。

五、结语:影响宅运的好坏因素有多种,住宅门庭位置、内外喜忌、形局、印象等仅仅是一个方面,风水学从根本上讲的是认识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必然性的应用,是科学辨证的唯物主义必须活用,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应用和手段是有局限性的,却不是无限性的,风水学是一门灵活应用的科学,绝不能犯教条主义。大门向那一方,最紧要的是门位于家宅内的那一方,居住大都市,住高楼大厦,拆门更改门可能性甚小,最好选址置业买楼前做好风水有益判断。大门所在的方位,未必能和楼房的坐向配合,要改运就一定要采用一些风水技巧,把门口所在方位不吉煞气平伏,大门难改,更动床位。要使宅运兴旺还得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及平衡,另外别忘了择良辰吉日建房迁徙入宅。

1、以国名为姓氏。简称以国为氏,指某国的人采用本国的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大多是亡国后为纪念故国而采取的一种措施,也有立国后便以国名为姓氏的。自禹传位给儿子启,建立夏朝,中国出现了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此后便有了以国为氏。夏朝及其所属的许多方国、诸侯国,灭亡后大都以国为氏,形成一些姓氏。例如,夏朝末年,商部落领袖汤率领军队攻夏,首先攻灭夏的属国葛(在今河南宁陵北),接着又连续攻灭韦(在今河南滑县东南)、顾(在今河南范县东南)、昆吾(在今河南许昌东,一说在今河南濮阳县境内)等国,后又在鸣条(今河南封丘东)之野大败夏桀军,灭掉夏朝。这些国家灭亡后,子孙以国为氏,分别形成葛、韦、顾、昆、吾、夏等姓氏。商朝的统治区相当辽阔,属下的方国、诸侯国也比较多,由此又产生一批出自国名的姓氏。例如,帝喾时火正重黎的裔孙于商代被封于程(即洛阳上程聚,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建立程国,后因国君入朝做官,不再为诸侯,子孙以国为氏,称为程氏。又如,商代有个诸侯国叫阮国,在今甘肃泾川县境,因犯扰周部族,被周部族首领姬昌率军伐灭,子孙以国为氏,称为阮氏。再如,商朝自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后,又称殷朝、殷商或商殷,至末代暴君帝辛(即殷纣王)时,被周武王姬发率领诸侯军伐灭,子孙以国为氏,形成商、殷二姓。西周王朝建立后,为了统治广阔的被征服地区,曾大规模分封诸侯,即“封邦建国”。相传,周武王、周公旦、周成王先后建置71个诸侯国,其中同姓国(姬姓)40个,异姓国31个,武王兄弟15人(一说16人)及其它周王子弟一般都得到了封地,立为大小诸侯。例如,文王之弟封于东虢、西虢,文王之子封于管、蔡、霍、鲁、卫、毛、毕等,武王之子封于邘、晋、应、韩,周公旦之子封于凡、蒋、邢、祭等。异姓诸侯有妫姓陈国、姒姓杞国、子姓宋国等。这些大小诸侯国,后来都演变成为姓氏。以国为氏的姓氏主要形成于先秦时期,约有270个,大都属于常见姓。

2、以邑名为姓氏。在奴隶社会时期,国王把奴隶和土地分封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封赐给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包括土地上劳动的奴隶在内的田邑,叫做“采邑”、“采地”或封地。分封以宗法制度为根据,大小按封爵等级而定。采邑原为世袭。卿、大夫在采邑内享有统治权利并对诸侯承担义务,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采邑又称食邑。此制盛于周朝,至战国时,由于采邑主相互兼并,世袭制度废弛。姓氏学中的以邑为氏,即是指采邑主及其子孙以采邑名作为自已的姓氏。出自邑名的姓氏约有170多个,绝大部分形成于秦、汉之前,相当一部分为现在的常见姓。这些姓氏,有的出自周朝天子赐封之邑,有的出自各诸侯国赐封之邑,因之又可细分为出自周邑名、鲁邑名、晋邑名、卫邑名、齐邑名、楚邑名等。例如,古代有个刘邑(一作留邑),在今河南偃师南,春秋初期为郑国之邑,公元前721年为周平王所取得,至周匡王姬班,封其少子于此,是为刘康公,后来,子孙以封邑为氏,称为刘氏。因刘邑属周王直接管辖,故此支刘氏源于周邑名。又如,鲁国第13位君主鲁孝公有个儿子叫夷伯展,夷伯展的孙子无骇以祖父名命氏,姓展。展无骇的儿子叫展禽,字季,在鲁国任士师(狱官,主察狱讼之事),食邑于柳下(即柳下屯或柳屯,在今河南濮阳县东),世称柳下季,其子孙以封邑为氏,就是柳氏。此为出自鲁国邑名的姓氏。再如,西周时有个杨国,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春秋时被晋国所灭,变成晋国公族羊舌肸的采邑。羊舌肸,字叔向,为晋国大夫,是当时著名的贤臣。叔向之子伯石,字食我,以封邑为氏,称为杨食我。这就是出自晋国邑名的杨氏。再如,春秋时楚国左司马沈尹戌在与吴国军队打仗时战死,其子沈诸梁被楚昭王封为叶邑尹,食采于叶(今河南叶县南),因“楚邑大夫皆称公”,故沈诸梁被称为“叶公”。叶公的子孙以他的封邑为姓氏,就是叶氏。因叶邑属楚国,故叶氏为出自楚邑名的姓氏。

3、以亭名乡名为姓氏。亭和乡都是古代行政区域单位。秦、汉制度,十里一亭,十亭为乡。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亭长掌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汉高祖刘邦年轻时就曾当过泗水亭长,主管一亭的治安、诉讼等事。关于乡的所辖范围,历代不同。相传周代制度以12500户为一乡。春秋时齐国规定,郊内以五家为轨,十轨为里,四里为连,十连为乡;郊外以五家为轨,六轨为邑,十邑为率,十率为乡。秦、汉以十里为亭,十亭为乡。姓氏学中所说的“以亭为氏”、“以乡为氏”,就是指用亭名或乡名作姓氏。这两种情况为数不多,共有16个姓氏。其中,以亭为氏的姓氏有麋氏、采氏、俞豆氏、欧阳氏。现以欧阳氏为例,说明以亭为氏的情形。夏朝第五帝少康,封庶子(指嫡妻之次子以下或妾所生的儿子)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目的是奉守死在会稽的夏朝祖先禹的祭祀,后建立越国。春秋末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卧薪尝胆,刻苦图强,终于攻灭吴国。战国时,勾践的6世孙越王无强,曾使国力强盛一时,后与楚威王打仗时兵败被杀,他的儿子们争夺王位,各霸一方,搞得越国四分五裂,终于为楚国所灭。无强的二儿子名蹄,当时占据乌程欧余山之阳(即欧余山南)的欧阳亭(在今浙江吴兴县东),称为欧阳亭侯,他的后代以亭为氏,形成复姓欧阳氏和单姓欧氏。以乡为氏者多于以亭为氏,但也只有十几个。郝氏、裴氏属于以乡为氏,陆氏有一支是以乡为氏。太昊伏羲氏有佐臣郝省氏,辅助太昊治理部落,至商朝末期,郝省氏的裔孙期,被商王帝乙封于太原(今属山西)之郝乡,期以乡名为姓氏,就是郝氏。古代东夷族首领伯益的后裔有个叫非子的人,善于养马,被周孝王封于秦邑。非子的支孙又被封于裴乡(在今山西闻喜县境),以乡为氏,称为裴氏。陆氏有一支源于古族陆浑之戎,还有一支出自战国时的齐国。齐宣王把他的小儿子田通封于平原般县(今山东乐陵县西南)陆乡,子孙以乡为氏,称为陆氏。

4、以居住地为姓氏。这种得姓方式,是“因所居而命”,有悠久的历史。相传,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舜,生于姚墟(在今河南范县濮城南),因生地以为姓,姓姚。舜在当天子之前,帝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让他们居于妫汭(妫水一作沩水,在今山西永济南,源出历山,西流入黄河;妫汭,妫水隈曲之处),舜的后代有的以水命姓,就姓妫。又据传,少典娶于有蟜氏,生炎帝,因炎帝生于姜水(在今陕西岐山西),以水命姓为姜;黄帝生于寿丘,长居姬水,因而姓姬。姚、妫、姜、姬等,都是很古老的姓,亦即早期“因所居而命”的姓。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如《左传?隐公八年》所说的“胙之土而命之氏”,即天子赐给有德之人土地并根据封地命名氏的时代,“以地为氏”的面比较窄,多是不得受氏之人采用这种方式。正如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所说:“有封土者,以封土命氏;无封土者,以地居命氏。”不过,并不是所有无封土者都可以用地居命氏的,因为“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而只有“善恶显著、族类繁盛”而又无封土者,方可以地居(即居住地)为氏。以地居为氏者,复姓较多,一般都表示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往往带有方位词和“郭”字或门、宫、闾、丘、野、里等字。“郭”为外城,也就是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孟子?公孙丑下》有“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说法。姜姓齐国公族大夫有居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者,以居住地为氏,分别形成东郭氏、南郭氏、西郭氏、北郭氏。“门”为建筑物的出入口,这里专指城门。春秋时,郑国大夫有居于西门者,因以为氏,称为西门氏;鲁庄公之子公子遂,字襄仲,居东门,号东门襄仲,因以为氏,就是东门氏。还有南门氏、北门氏,也都是以所居为氏。“宫”为古代房屋的通称,后专指帝王的住所。居住在北宫、南宫、东宫、西宫者,后都以地居命氏,如卫成公曾孙括,世为卫卿,别以所居为北宫氏;鲁国有人名阅,居南宫,因以为氏,称南宫阅;齐国大夫得臣,居东宫,其后代称为东宫氏。“闾”原为里巷的大门,后为里巷的代称。居于邑之西闾、东闾者,后分别形成西闾氏、东闾氏。“丘”是小土山、土堆。居于丘东者为东丘氏,居于丘北者为北丘氏。“野”就是郊外,冠以西、北等方向,标明所居地,后演变为西野氏、北野氏。“里”为古代居民聚居的地方。《诗?毛传》说:“里,居也。二十五家为里。”春秋时郑国执政大臣子产,居于东里,其支庶子孙以居住地为氏,就是东里氏。

5、以先人的名或字为姓氏。人人都有姓和名,有的人还有字。字,是人的表字,也就是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例如,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岳飞字鹏举。用先人的名或字作为自己的姓氏,称为“以名为氏”或“以字为氏”。因《尔雅?释亲》说“父之考为王父”,即祖父也叫“王父”,所以,用祖父的字作为姓氏又称“以王父字为氏”。在中华姓氏中,以名为氏和以字为氏的现象比较普遍,大约有500多个,主要形成于商、周时期。商朝开国君主姓子,名履,字汤,又称成汤,是一位爱护民众、施行仁政的君主,他的子孙中,有的以他的字“汤”为姓氏,就是汤氏。此后,有用祖父的名或字作为姓氏的,也有用父亲的名或字作姓氏者,而以前者居多。古代诸侯(西周、春秋时分封的各国国君)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之子不可再言公孙,于是便以王父字为氏,无字者则以名为氏。例如,卫国始祖姬封8世孙卫武公姬和有个儿子叫惠孙,称公子惠孙;惠孙的儿子名耳,称公孙耳,为卫国上卿,食采于戚(今河南濮阳东北),生儿名乙,字武仲,武仲以祖父之字为氏,形成孙氏重要的一支。陈国第16位君主陈宣公有个儿子叫少西,字子夏;子夏有子叫御叔,为陈国大夫,娶郑穆公之女为妻,生征舒;征舒射杀陈灵公,自立为陈侯,始以王父字为氏,形成夏氏的一支。宋戴公有个儿子叫公子衎,字乐父,生倾父泽,泽生夷父须;夷父须以王父字为氏,就是乐氏。以名或以字为氏,往往出于某种缘故,有的还蕴含着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石姓的形成就是这样。卫国始祖姬封的6世孙靖伯有个孙子叫公孙碏(què音却),字石,又称石碏,卫庄公时任上卿,是个著名的贤臣。碏的儿子叫厚,是卫桓公的弟弟州吁的心腹干将。州吁企图篡权,经与厚密谋,袭杀卫桓公,自立为卫君,拜厚为大夫,因而引起国人的怨恨和诸侯的不满。碏设计捉杀州吁,又大义灭亲,派人杀掉亲生儿子厚,被《春秋》一书称赞为“纯臣”。碏的孙子骀仲,以碏的字命氏,就是石氏。

6、以官职名为姓氏。古代官员的子孙,用先人的官职名作为自己的姓氏,称为以官为氏。以官为氏形成的姓氏约有130多个,大都产生于先秦时期,而先秦时期的官职名目繁多,且文献资料很不完整,因此,这里只能拾取部分姓氏来源予以介绍。史姓是史官后裔,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仓颉的后代,一说是西周初期史官史佚的后代。仓颉,即苍颉,又称史皇,传为黄帝的史官,是汉字的始创者。史佚姓尹,“史”乃官名,故亦称“尹佚”,是周成王时的史官,掌管祭祀和记事,常立于天子后面。有一次,年幼的周成王与弟弟叔虞做游戏,削桐叶为圭(用作凭信的玉),说:“以此封你。”在场的史佚就请成王择日立叔虞。成王说:“我这是给他开玩笑呀!”史佚说:“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成王遂封叔虞于唐,即后来的晋国。于此可见,史佚履行职责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与史官有关的姓是董姓。春秋时,周朝有个大夫叫辛有,他的两个儿子到晋国任史官,与籍氏一起主管晋之典籍,因其职责是“董督晋史”,所以称为董氏。商朝与西周时期,有一种辅弼之官叫“尹”,职位相当于宰相。周宣王时重臣尹吉甫,姓兮,名甲,字伯吉甫,“尹”即官名。他为周朝立有大功,他的儿子伯奇以他的官职为姓氏,即是尹氏。大寿星彭祖的后裔有个叫彭孚的人,在西周任钱府上士(钱府,掌管钱财的官署;上士,官名,周代士分上、中、下三等),他的后代以他的官职为姓氏,就是钱氏。周朝有乐官名“钟师”,掌击钟奏乐,其后代称为钟氏。商朝中后期,有一种主管祭祀仪式、以赞词告神祈福的官叫“祝”,祝官的后代就姓祝。古代露天的谷仓叫“庾”,执掌露天谷仓的官叫掌庾大夫,其后代便称为庾氏。春秋时,有一种穿红色衣服、主管集市贸易的官叫“褚师”,宋、郑、卫国都设有此官,他们的子孙以官为氏,复姓褚师,后省文为褚氏。楚国有连尹、连敖,分别为主射之官和负责接待少数民族之官,他们的后代以官为氏,称为连氏。西周时设置的官,还有司士,掌群臣的爵禄;司马,掌管军政和军赋;司空(亦作司工),掌管工程;司徒(亦作司土),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这些官员的后代,大都以先人的官职名作为自己的姓氏,形成一些复姓。

7、以爵位或谥号为姓氏。中国古代的贵族,大都是生有爵,死有谥。爵指爵位,就是君主国家对贵族所封的等级。先秦时期的爵位分为五等,即《礼记?王制》所说:“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此外,“皇”、“王”等亦属爵位之类。采用爵位名及与之相关的字命名姓氏,称为以爵为氏。例如,王姓是一个源头众多、族派纷繁的姓氏,有出自虞舜后裔妫姓之王,出自商朝子姓之王,出自周朝姬姓之王,还有少数民族中的王氏及赐姓、冒姓王氏等,但其形成,则多数是以爵为氏,即《姓氏考略》所说:“大抵子孙以王者之后(王族的后代),号曰王氏。”再如,春秋初期,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造成晋国分裂的局面,此后,历孝侯、鄂侯、哀侯、小子侯,至晋侯缗,于公元前678年被曲沃武公(即晋武公)杀死,缗的子孙逃难到其它诸侯国,以祖上原来的爵号“侯”为姓氏,就是侯氏。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一个称号,叫做“谥”或“谥号”。谥号用字有褒义,也有贬义,还有悲悼性的,如文、武、庄、宣、厉、哀、悼等。上古有号无谥,西周初始制谥法,秦始皇废而不用,至汉初恢复。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臣下之谥,由朝廷赐予。《逸周书?谥法解》说:“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此外,从东汉开始,又有私谥,即士大夫死后,由其亲族、门生或故吏为其立谥。例如,夏恭卒,诸儒私谥曰宣明君;陈寔卒,海内赴吊者三万余人,共谥为文范先生。获得谥号的人,其子孙采用祖上的谥号为姓氏,称为以谥为氏。此类姓氏,大都形成于先秦时期,约有30多个。例如,商朝末年居住在岐山一带的周部族,其领袖姬昌,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他病逝后,他的儿子姬发继承其遗志,完成灭商大业,建立周朝,按照“经纬天地曰文”之义,给姬昌追加谥号为“文王”。周文王姬昌的支庶子孙中,有的以他的谥号为姓氏,就是文氏。陈国始祖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其子孙有的以他的谥号为姓氏,称为胡氏。宋国第16位国君名冯,死后谥“庄”,史称宋庄公;楚庄王名侣,“庄”也是谥号,他们的后代以谥为氏,均称庄氏。

8、以技艺为姓氏。古代有一些职业,技术性很强,从事这些职业的人,以技艺传家,又用技艺名称命名姓氏,称为以技为氏,比如巫氏、卜氏,便属于此类。那时的人认为,天地万物都有神灵,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法术使神降临,以实现自己的某种愿望。这种法术称为巫术;会这种法术、能以舞蹈使神降临的人称为“巫”。巫的权力很大,主要的职司是奉祀天帝鬼神及为人祈福禳灾,并兼事占卜、星历之术。商代最重巫,周代巫的地位渐降,其后巫的职权逐渐缩小,演变成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早期从事巫这种职业的人,以技艺传家,因以为氏,就是巫氏。再就是商、周时的人非常迷信,他们在做事之前往往要先占卜,看看吉凶之兆。早期的占卜,是用火灼龟甲,从灼开的裂纹推测出行事的吉凶,后来用铜钱、牙牌等预测祸福。商朝设有“太卜”一官,为六太之一,周朝属春官,为卜筮官之长,也称卜正。《左传?桓公十一年》记有“卜以决疑,不疑何卜”之语,可见卜是古代一种很重要的职业。相传夏启的后裔中有人从事这种职业,周文王的儿子叔绣的后裔中也有从事这种职业的,他们以技为氏,称为卜氏。西周初期,周公姬旦平定武庚和管叔、蔡叔的叛乱后,分给卫康叔以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等“殷民七族”,作为卫国的种族奴隶;又分给自己的长子伯禽以徐氏、条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等“殷民六族”,作为鲁国的种族奴隶。这殷商遗民13族,大都属于百工(即百官)之列,他们各占有一批技术奴隶,且有世传的专门技术,后来又以技为氏。这些姓氏具体是怎样形成的,古籍没有明确记载,但我们却可以从它们的字义中寻得一些蛛丝马迹。例如,据《康熙字典》载“施者,旗也”可知,施氏原是旗工,后以技艺为氏。“樊”的字义为篱笆或筑篱围绕,那么,樊氏就是以筑篱笆为职业的工匠以技术传家、又以技为氏形成的。其它也大都与上述情况相似,如索氏系由绳工形成,繁氏系由马缨工形成,陶氏系由制陶工形成,锜氏系制造兵器架的工匠以技为氏形成的。从“殷民七族”与“殷民六族”的情况可知,以技为氏的现象,早在商代已经出现。

9、以排行次序为姓氏。同姓一家一族,有长有幼,先后排列,有一定的次序;用表示排行次序的字或词命名姓氏,叫做以次为氏。譬如,旧时在兄弟排行的次序里,伯和孟都是代表最大的,仲代表第二,叔代表第三,季代表第四或最小的。伯、孟、仲、叔、季,都是姓氏,出自鲁国。鲁桓公之子鲁庄公有三个弟弟,大弟弟叫庆父,二弟弟叫叔牙,三弟弟叫季友。庆父是个品行极坏的人,与其嫂、鲁庄公夫人哀姜私通,因哀姜无子,他与哀姜密谋,欲立哀姜妹妹叔姜所生之子开为鲁君继承人。庄公死后,季友按照庄公的意愿立庄公之子斑。庆父派人杀死斑,改立庄公与叔姜所生之子开,是为湣公。湣公继位二年(公元前660年),庆父又派人杀死湣公,欲自立。因此,鲁国人非常恨他,都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庆父逃到莒国,但季友用贿赂求莒国将其送回,结果,庆父在回国途中自杀。此时任鲁相的季友,让庆父的儿子公孙敖继承庆父的禄位。因庆父在庶子(妾所生之子)中排行老大,又为避讳弑君之罪,他的子孙改称孟孙氏,后简化为孟氏。叔牙为庆父的同母弟弟,在庆父作乱时为虎作伥,后喝毒酒自杀,其后人公孙兹被鲁国立为叔氏。季友的后人,称为季孙氏,后简化为季氏。有的字,虽非标明兄弟姐妹排行之用,但却表示在宗族中大的顺序,例如:“祖”字是子孙对先人的称号,商朝的国王有祖乙、祖辛、祖丁、祖庚、祖甲等,他们的支庶子孙因以为氏,形成祖氏;古氏有一支是周族领袖古公亶父(亦称周太王,周文王姬昌的祖父)的后代,是他的子孙中有一支以他的名号为姓氏形成的,这里的“古公”就是先公、先祖的意思。以次为氏还有一种情况是表示宗族门秩次第的,均出自齐国的田氏。公元前221年,田氏齐国为秦所灭。秦末,田氏欲重建齐国,竞相称王。西汉初,刘邦派韩信平定齐地,不久,令诸田徙居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田氏族大人众,为便于区别,遂以门秩次第呼之,称为第一门、第二门……第八门,后演变成为“第一”至“第八”8个姓氏。如:齐王田广之孙田登为第二门,因为第二氏;田广之孙田癸为第三门,因为第三氏;田广之弟田英为第八门,因为第八氏。以次为氏者较少,总共只有30多个姓氏。

10、以德行或著闻之事为姓氏。“德行”就是道德和品行,古人又以善或恶显著者为标准,分为“吉德”与“凶德”。采用与德行有关的字作为姓氏,称为以德为氏,为数甚少,只有10几个。例如:春秋时晋国大夫赵衰,据说对人象冬天的太阳般的温暖,于是被称为冬日氏,此所谓“以吉德为氏”;西汉淮南王英布,年轻时以罪被黥(在犯人脸上刺记号并涂墨的一种刑罚),遂被改掉原来的姓而称为黥氏,此所谓“以凶德为氏”。古代某一家族发生了有重大纪念意义或有显著影响的事件,采用能够代表这些事的字作为姓氏,叫做以事为氏。以事为氏形成的姓氏只有20几个,最具代表性的是窦姓。因“窦”的字义为孔或洞,于是窦姓起源便有一段与孔、洞有关的故事。夏朝开国之君启死后,他的5个儿子互相争权夺位,造成分裂混乱的局面,结果被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夺取了政权。启子太康和仲康流亡到洛水一带,相继死去,后来,仲康之子相逃到帝丘(今河南濮阳)即位,不久被后羿之臣寒浞攻杀。当时,帝相之妻后缗已经怀孕,于混乱中从墙洞逃出,奔回娘家有仍氏(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生下儿子少康。少康长大后,在原夏贵族靡的配合下,攻灭寒浞,重建夏朝;后来,其长子杼继承帝位,二儿子名龙,留居外祖父家,为纪念祖母从墙洞中逃出而有夏朝中兴,便以“窦”作为自己的姓氏。还有复姓白马氏和单姓车氏的来历也颇有意思。公元前11世纪,周公旦平定武庚的反叛后,封殷纣王的同父异母哥哥微子启于商族旧都一带,建立宋国,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南)。微子启对周朝的最高统治者必恭必敬,据说曾乘白马去朝见周天子。微子启死,传位给其弟衍(即微仲),他们兄弟二人的子孙中,有的认为乘白马朝周是一件有影响的事,因以为氏,形成白马氏。西汉时有个田千秋,武帝时官至丞相,封富民侯,为人敦厚,居位称职,昭帝时以其年老而特许乘小车入朝,因称“车丞相”;其子孙引以为荣,便以车为氏。

11、皇帝赐予姓氏。

12、因避讳或避难而改姓。

13、少数民族的姓及其改姓。

14、姓氏的其它来源。中华姓氏源头众多,无奇不有,除了前面介绍的各种来源外,还有其它原因形成的姓氏,如冒姓、音讹、声转、异写、省文等。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怎么判断家里大门的方位和姓氏与大门方向吉凶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