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每日资讯 > 文章页面

红螺寺名字的来历(北京红螺寺的来历)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红螺寺名字的来历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红螺寺名字的来历以及红螺寺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红螺寺是谁的道场红螺寺简介红螺寺名字的来历

际醒祖师。

际醒祖师(1741—1810)河北丰润人,俗姓马,字彻悟、纳堂;号际醒,又号梦东,是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

际醒祖师精通经史,二十三岁出家,遍习圆觉、法华、楞严、金刚诸经。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到红螺寺创建净土道场,时称法门第一人。祖师专以净土为悦,恒常讲演,劝人念佛。四方学者云集,声名远扬。

朝鲜等东南亚地区的僧人也不远万里,前来求经学道,至使红螺寺声名远播,香火日盛。世人称之为:“海内净土首推红螺焉”。际醒亦被奉为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其弟子整理出的《梦东禅师遗集》流传至今。

人物生平

大师从小就非常聪颖,稍长就喜爱读书,经义典籍,无所不阅。22岁那年,大师因一场大病,领悟人世虚幻,生命无常,因而有了出家修道的念。病好后,大师就到房山县三圣庵,在荣池老和尚座下剃发。

第二年,又到岫云寺恒实律师座下,受具足戒。第三年,大师听说香界寺隆一法师,正在开演《圆觉经》就前往听讲。听课之余,朝夕研究,探求其中深奥的妙义,从而领悟〈圆觉经〉宏大的经义。

说到红螺寺,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是北京最有效的寺庙。香火鼎盛,每天都有很多香客来此朝拜。所以,你还需要了解红螺寺的攻略信息!

红螺寺介绍

红螺寺位于北京怀柔区。这座寺庙历史悠久,香火鼎盛,其中以结婚为最,所以很多人来这里大多是为了结婚!

目前,该寺占地800公顷,包括红螺寺、观音寺、大佛文化园等三个佛教文化区,以及罗红、青龙山等两个自然景观。

大家一年四季都可以来这里旅游,它的风景很好。春天,这里百花盛开,夏天,凉爽舒适。秋天满眼彩叶林,冬天三友老寒,风景独好!

其中,如果你选择秋天来这里游玩,当然会欣赏到这里的红叶。山脊上有一条长长的走廊,是赏红叶的最佳地点。除此之外,这里还种有松柏之类的树,会让这个秋天五彩缤纷,丰富多彩!

另外,在红螺寺这里,有雌雄银杏树,已经有1100多年的历史了。每到秋天,它们都枝繁叶茂,景色秀丽,而且这两种树各有特点,其中雄树不结果,雌树不结果。也叫夫妻树!

红螺寺攻略

门票

普通票:成人票54元;滑梯:单程40元/往返60元。

公交路线:

从北京东直门客运站坐916路快车到怀柔汽车站,再转H57客运站,就是红螺寺。

旅游订单:

门-文化长廊-青龙山景区-米勒佛过客亭-尚领长廊-中天门-观音寺-叶烨亭-生肖园-古寺区-景区大门

这些是关于红螺寺的旅游指南信息。除了婚姻,这座寺庙一年四季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景!

相传,玉皇大帝的两位公主,都觉得天宫的生活太过冷寂,便结伴下凡。她们来到一座大山前,这里山水相依,古木参天,万绿中掩映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寺院。幽雅肃穆的寺院中时不时传来笃、笃、笃的木鱼声,还有朗朗诵经声。这里不是仙境却胜过仙境,深深地打动了这两位公主。

二位公主在此长久生活下去的念头由然而生,她们幻化成一对斗大的红螺,生活在寺前的湖水中。白天,她们便化作人身,与寺中的僧人一道礼佛诵经;夜晚,两位公主又化作红螺放出万道红光,将寺院和山麓照得通红。

她们还运用神力,暗中保护寺庙和当地百姓。从此,这里风调雨顺,林茂粮丰,百姓们无不感激红螺仙子的恩德。到了元朝,玉皇大帝把她们召回天宫。

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红螺仙子,同时祈盼有朝一日仙子能重返此地,便把寺庙北面的山称为红螺山,寺庙南面的湖称为红螺湖,进而寺庙也被叫做“红螺寺”了。

扩展资料

红螺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城北5公里的红螺山南麓,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布局严谨,气势雄伟。它背倚红螺山,南照红螺湖,山环水绕,林木丰茂,古树参天。红螺寺处于红螺山山前的千亩苍翠的古松林之中,形成一幅“碧波藏古刹”的优美的画卷。

历史沿革

红螺寺的开山鼻祖佛图澄,是以“神异”著称的第一个僧人。据《高僧传》记载,他是一位精通咒术、了悟禅机,能洞察过去预知未来神通广大的高僧。西晋末年,佛图澄由于感梦来寻找中国北方佛教发祥地,二十余年无果。

东晋咸康四年他跟随后赵石勒、石虎北征段辽来到渔阳城(现怀柔地区),发现红螺山山形上部如舞动双翅的大鹏金翅鸟,下有佛祖成道时“触地印”瑞像,此山暗契圣教,瑞显佛仪,恰合他感梦之境,于当年创建此寺,起名“大明寺”,即现在的红螺寺。

大唐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将红螺寺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希望红螺寺能为皇室社稷降祥赐福,以求国泰民安,民族和谐,天下统一。

金世宗完颜雍在金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将当时皇室最权威的大圣安寺住持高僧佛觉禅师派往红螺寺做主持,以示金朝皇恩浩荡,金皇统治如佛之慈悲。佛觉禅师在红螺寺讲学多年,法席盛大。

在元代成吉思汗时期,为保护红螺寺,以法典《大扎撒》为依据,发布镌刻“榜示碑”并安放于寺庙山门墙上。“榜示碑”概述了红螺寺本系皇家寺院,是为皇室祈寿祈福的地方,各色人等不得对本寺非理搔扰,并确定了寺庙的界限和土地树木等,不得侵占、砍伐。

明英宗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英宗的大姐顺德长公主大婚,皇室为成婚大礼大修佛事,出资重修了红螺寺。明正统年间,皇帝英宗朱祁镇来寺降香,在看到佛顶放光后,认为是护国赐福的祥瑞之像,龙颜大悦,特亲笔赐“护国资福禅寺”的寺名,现此名仍刻于红螺寺山门上。明熹宗皇帝朱由校于天启五年(公元1626年)赐红螺寺一口“天启大铜钟”,至今已有着370多年的历史,现存放于红螺寺大雄宝殿内。

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4年),康熙帝圣驾红螺寺降香,在寺前竹林西侧的山亭中设御座赏竹。清嘉庆年间为了保护红螺寺庙产,在大雄宝殿前设立了“四至石碑”,碑文中明确红螺寺八个方向的范围界限。此碑现仍立于红螺寺大雄宝殿前。

清末慈禧太后也曾朝拜过红螺寺,对红螺寺神奇的“竹林”、“古银杏”和大殿后的“藤缠松”景观赞不绝口。在寺南的青龙山观看寺庙全景时,发现红螺寺群山环抱、藏风聚气、祥云笼罩,是一处风水宝地。慈禧太后许愿希望香火旺盛的红螺寺能保佑大清江山,并重赏了红螺寺。

解放后红螺寺一度被易为学校,寺庙的核心建筑大雄宝殿于1972年被拆毁,集中存放在殿内的大量文物、法器、佛经等尽数丢失,文物保护区大部分建筑也因年久失修而破旧不堪。

红螺寺景区从1990年开始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建设,逐步修复修缮了殿堂、罗汉园、观音寺等,开辟了旅游线路,大量植树栽花绿化美化环境,不断增加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同时还投巨资在红螺山西侧复建了“山西庵”、“三皇庙”、“朝阳寺”、“天溪庵”、“圣泉山观音寺”等五处红螺寺下院,并融入了“儒、道”等中国传统文化,使红螺寺佛教文化有了补充和延伸,“佛、儒、道”三教合一形成了红螺山红螺寺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内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螺寺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