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每日资讯 > 文章页面

齐云塔有着怎样的历史典故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齐云塔有着怎样的历史典故的问题,以及和齐云塔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齐云塔在哪里齐云塔有着怎样的历史典故齐云塔的传说

齐云塔属于洛阳人文景观的著名景点。

在洛阳白马寺山门外东南约200米处。东汉永平已年(公元69年),汉明帝敕建佛塔,芨若岳峙,号曰齐云。今存之砖塔,实重建于金大定15年(1175年)。塔为四方形密檐式,13层,通高约25米。

第一层塔檐之下饰砌以仿木构式斗拱,顶覆宝瓶式塔刹,外轮廊略作抛物线形,玲珑挺拨,古雅秀丽。齐云塔是洛阳一带地面现存最早的古建筑,也是中原地我为数不多的金代建筑遗存之一。

齐云塔,又名释迦舍利塔,为中国第一古塔。创建于东汉永平己巳年(公元69年)。据《释源大白马寺齐云塔灵异记》记载:己巳年二月八日,汉明帝刘庄驾临白马寺,会见腾、兰二位印度高僧。当时摄摩腾问:寺之东南是何馆室?帝曰:很早以前,那里忽然涌起一个土阜,高丈余,人们把它铲平,接而复出。其上时放光明,百姓皆以为奇,故称"圣冢",自周代以来,经常祭祀,祈求灵验,然情由未知。摄摩腾道:《全藏》有云:如来灭度百年之后,有阿恕伽王,安放佛舍利于天下,共有八万四千处,东土中国有十九处,陛下所言"圣冢",即十九处中之一处。由此,帝便下诏,于"圣冢"之上,依二高僧所传印度佛塔样式,建佛塔九层,高五百余尺,岌若岳峙,号曰:"齐云"。齐云塔初建为木塔,后毁于雷火。现存之齐云塔,三十五米,共十三层,为金大定十五年(公元一一七五年)所重修,故又称"金方塔",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齐云塔另有一奇,当您站在齐云塔南面,大约二十米处用力击掌,便可听到从塔身处发出"哇哇"的叫声,和青蛙的叫声十分相似。这也是齐云塔独特造型所致,一种声学的物理现象,因塔面上凸凹不平,故使回声不齐所致。

齐云塔院座北面南,占地面积四十余亩。自一九八九年以来,在市宗教局领导下,白马寺已故方丈海法法师积资百万,修建齐云塔,建有禅堂、教室、观堂、僧房等三十余间及山门、碑廊,成为河南第一座比丘尼道场。现有尼众三十余人在此修学佛法。

据《三宝记》上说:在白马寺东南,旧即有土阜隆起,夜放光芒,民间呼为圣冢。汉明帝刘庄诏问摄摩腾,答道:天竺国有阿育王,藏如来舍利(释迦佛骨)于天下,凡八万四千所,中国境内有十九处,此其一也。汉明帝刘庄令建塔于土阜之上,塔九层,二百余尺。现齐云塔旁有金代石碑一座,按它的记载,五代之后,有庄武李王曾造九级木塔一座,高五百余尺,名叫齐云塔。

很久以前,白马寺有个大水潭,名叫蛤蟆潭。蛤蟆潭的深处住着一只癞蛤蟆精,它一不高兴,就会在潭中掀起汹涌的波涛,使百姓家破人亡。

有一年冬天的腊月初八,正是佛成道的纪念日。一位老和尚路过,听了百姓诉说后,收服了癞蛤蟆精。向老和尚求饶,以后永不再做坏事。蛤蟆精在老和尚的指挥下搬砖运石,在蛤蟆潭边修建了一座佛塔。因为该佛塔高耸入云,人称齐云塔。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