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每日资讯 > 文章页面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出自那里(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出自)

很多朋友对于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出自那里和天予不取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出自那里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出自天予不取,必遭天谴。。出自哪里

这句话出自《史记·越王句践世家》。

拓展资料:

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勾践忍辱负重装孙子,骗取了夫差的同情,没杀他让他在吴国做了三年奴隶;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苦练杀敌本领,后来利用偷袭的手段消灭了吴国。

这下轮到夫差当孙子了。他觉得当时老子没杀你,你总不能杀老子吧?于是派了个代表,到勾践哪里替吴王说情,勾践被人家说的有些心动了,但是这是他的参谋长范例说了:“老大,你要记住‘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啊!

老天爷送给你的东西你如果不要,反过来就会受害的。当年老天爷把你送给了吴王,吴王没杀你把你放了,才有你现在把他灭了,否则他会有这种下场吗?现在老天爷又把他送给你了,你还犹豫什么?你难道也想纵虎归山,让他有朝一日回来吃你啊?”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这句话出自《周书》。

【作者】

唐朝令狐德棻

【原文】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不我待。

【译文】

上天的赐予没有接受,则反而会受到上天的归咎,时机并不为我而等待。

扩展资料:

简介:

《周书》,唐代令狐德棻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岑文本和崔仁师等人。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诏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令狐德棻与岑文本、崔仁师负责撰北周史,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

《周书》共五十卷,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而史论多出于岑文本之手。贞观十年与《北齐书》《梁书》《陈书》《隋书》同时进呈皇家。本书记载了北朝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纪传体史书。

《周书》文笔简洁爽劲,清代史家赵翼说它“叙事繁简得宜,文笔亦极简劲”。《周书》不只是记述西魏及北周皇朝的史事,内容兼顾了同时代的东魏、北齐、梁与陈等四朝的重大史事,对于帝位更迭、重大动乱,皆详加载明,反映了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及纷繁的历史事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书

出自《易经》。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天予而不取,必遭天谴。

《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后人多学习其哲理,因而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扩展资料:

《易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易经》,分为三部,天皇氏时代《连山》、《归藏》、周代的易书《周易》,(一说分别作于上中下三个时代,一说三本书均作于上古时期),并称为“三易”。

东汉学者桓谭在《新论正经》中说:“《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秦朝精简本)。《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连山》与《归藏》魏晋之后下落不明或被儒道吸收作经或亡佚,成为中华文化领域里的千古之谜。

关于“三易”之说。《周礼》“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易》,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六十有四”。就是说,在周朝《连山易》、《归藏易》、《周易》这三个易由卜官掌控,对国家大事、军事战争、祭祀活动进行预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易经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