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每日资讯 > 文章页面

干支历法的奥秘1(干支历法换算在线)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干支历法的奥秘1的一些知识点,和干支历法吉凶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什么是干支历法干支,是指历法上用来标记年月日时各个位置的符号。

天干地支,是古代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六十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我国古人而言,这些符号被赋予了很多意义。

由干支记录时间而产生的历法,谓之干支历法。干支历是以六十干支纪年月日时的一种方法,是属于我国所特有的历法。

由于我国人民长期使用干支纪年方法,更加突出了干支的作用。

相传在华夏人文始祖黄帝时期,九黎族部落首领蚩尤侵掠炎帝大片疆土,黄帝忧民之苦,遂与蚩尤展开“涿鹿之战”。经过几番苦战,黄帝还是没能治住蚩尤。

黄帝沐浴斋戒,筑高坛祀天,建方丘敬地,以求天地相助,战胜蚩尤,解除苍生之苦。

黄帝的虔诚感动了上苍和地祇,上苍降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地祇生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给他用于排兵布阵。

黄帝就将十天干圆布成天形,十二地支方布成地形,以干为天,支为地,组成天罗地网,终于战胜了蚩尤。

后来,黄帝登基时,命史官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金木水火土五行,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将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同时,把天干地支引入历法,作为纪历的符号。这就是天干地支的由来。

大挠氏始作甲子,从此以后,天干地支在历法中的运用就延续下来。大挠氏作甲子虽是传说,但从殷商的帝王名字如天乙、外丙、仲壬、太甲等来看,干支的来历必早于殷代,即在3500年之前便已出现了。

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互联叫作“天干”;“地”和“支”互联叫作“地支”,合起来就是“天干地支”。天干地支相当于树干和树叶,它们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整体。

古人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后来的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再搭配十天干日纪法,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它们都被赋予丰富的原始意义。

在十天干中,甲,像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有万物冲破阻挠而出的含义;乙,象征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丙,象征太阳和火光,万物皆炳然可见;丁,象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戊,象征大地草木茂盛;己,表示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庚,意为秋收而待来春;辛,表示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壬,象征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癸,万物闭藏,怀妊地下,以待萌芽。

在十二地支中,子,表示草木萌生的开始;丑,表示草木将要冒出地面;寅,表示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卯,日照东方,万物滋茂;辰,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巳,万物盛长而起,阴气消尽,纯阳无阴;午,万物丰满长大,阳起充盛,阴起开始萌生;未,果实成熟而有滋味;申,象征物体都已长成;酉,万物到这时开始收敛;戌,草木凋零,生气灭绝;亥,阴气劾杀万物,到此已达极点。从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含义来看,它们与我国古代历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作为以农业立国的国家,历法的制定其首要目的就是指导农业生产,天干地支所包含的意义,正是一年四季万物从生长到繁茂再到枯萎,然后又在枯萎中孕育着新的生长周期。这恰恰就是天干地支与历法结合的出发点。

历法中的天干地支除了用于显示万物生长周期,以指导农业生产外,还被古人用于计时。这其实也是天干地支的最初功能之一。

用干支纪时的历法称为干支历法,也称为“甲子历”或“甲子历法”。分为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它是我国使用历史最悠久的一种历法。

起先,我们祖先仅是用天干来纪日,因为每月天数是以日进位的;用地支来纪月,因为一年10个月,正好用10位地支来相配。可是随之不久,人们感到单用天干纪日,每个月里仍然会有3天同一干,所以,便用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分别依次搭配起来的办法来纪日期。

比如《尚书•顾命》就有这样的记载:4月初,王的身体很不舒服。甲子这一天,王才沐发洗脸,太仆为王穿上礼服,王依在玉几上坐着。后来,这种干支纪日的办法就被渐渐引进了纪年、纪月和纪时了。

干支纪年法是我国农历用来计算年、月、日、时的方法,就是把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用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

把“天干”中的一个字摆在前面,后面配上“地支”中的一个字,这样就构成一对干支。如果“天干”以“甲”字开始,“地支”以“子”字开始顺序组合,就可以得到60对干支。天干经6个循环,地支经5个循环正好是60,就叫作“六十干支”。

按照这样的顺序,每年用一对干支表示,60年一循环,叫作“六十花甲子”。这种纪年方法叫作“干支纪年法”,一直沿用至今。

关于干支纪月法,古代最初只有地支纪月法,规定每年各月固定用十二地支纪月,即把冬至所在的月定为“子月”,下一个月即为“丑月”,依此类推。

后来,这种方法发展为地支纪月配以天干组成六十甲子,从而发展为干支纪月法,以5年为一周,周而复始。据记载,我国至迟在汉代开始使用这种纪月方法。

干支纪月与农历月份的换算的方法为:若遇甲或乙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以此类推。

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顺序推知。干支纪日法始于公元前720年2月10日。这是有确定的文献记载的。干支纪日法是将60日大致合两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干支纪时法是60时辰合5日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干支纪年、纪月、纪日以及纪时法是我国独有的计算方式。

是指农历每旬的1日、2日,即农历每月的1日2日、11日12日、21日22日

根据天干地支的说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

每个月又分三个部分,1-10日、11-20日、21-30日,十天一循环,十日为一旬。

从1-10日,11-20日,21-30日分别为:甲日,乙日,丙日,丁日,戊日,己日,庚日,辛日,壬日,癸日。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至今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

扩展资料

干支历与通常的阳历(如公历)不同,后者一个月的时间长度是由人为规定而与天象无关。所以干支历是有中国特色的阳历,它能反映季节气候的变化。

每年,干支历都能和公历的日期基本对应——因为二者都属于阳历,这是农历所做不到的。比如:每年公历2月4号或5号都是立春,也就是寅月的开始;每年4月4号或5号都是清明,也就是辰月的开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干地支

关于干支历法的奥秘1和干支历法吉凶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