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每日资讯 > 文章页面

《雍正王朝》胤禩有“八贤王”美誉,为何始终入不了康熙法眼

雍正王朝 八王议政,究竟是雍正在玩欲擒故纵,还是真的猝不及防

大家好,关于《雍正王朝》胤禩有“八贤王”美誉,为何始终入不了康熙法眼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八贤王胤禩八字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雍正王朝老八在正史怎么样死的《雍正王朝》胤禩有“八贤王”美誉,为何始终入不了康熙法眼雍正王朝老八在正史怎么样死的

历史上真实的老八胤禩最后病逝于监所。

雍正王朝 胤禩有 八贤王 美誉,为何始终入不了康熙法眼

胤禩是康熙帝第八子,生母为良妃卫氏。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康熙二十二年,进封为多罗贝勒。康熙二十八年,成婚,娶瓜尔佳氏。康熙四十七年,胤禩的老师洪相被革职,不久任命为廉亲王胤禩的老师。康熙四十八年,赐胤禩手书“争气”两字。这一年,胤禩晋升为和硕廉亲王,兼理藩院尚书。十月初封王时,胤禩受命管理工部事务。胤禩很有才干,屡次协同允祉、胤禛、胤禵等往祭曲阜孔庙与长白山,又奉命祭西岳华山,很受康熙帝宠爱,康熙帝认为他“处处虚心,事事允协”,有“忠君之诚”。后人称他“才德双全,顺应时势”。

胤禩因“妄蓄大志”、“谋害胤礽”等罪名,失去了康熙的信任,康熙曾向曹寅得了重病的儿子曹頫示好,而胤禩不合时宜的请大家注意曹寅得了疟疾,康熙帝怒斥:“伊等俱系贼党。”康熙四十八年九月,授胤禩为内务府总管。康熙五十年,再泄私怨,十一月,以不署内务府总管事被软禁于北京西北郊的郑各家庄。

此外,胤禩在原配夫人亡故后,因其“尚系出名之亲王”,被命令不可轻率再娶,其岳父是老臣李煦,李煦的女儿是胤禩的嫡福晋,但因胤禩对李煦“不甚爱重”,两人关系并不融洽。李煦则因“与八王爷结党”,于雍正四年被革职、抄家、枷号。

不过,《雍正王朝》作为一部野史,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参考历史,不能完全采纳。在老八胤禩的死因上,正史野史皆说胤禩身体虚弱,具体死因也未提及。

《雍正王朝》胤禩有“八贤王”美誉,为何始终入不了康熙法眼

《雍正王朝》胤禩有“八贤王”美誉,为何始终入不了康熙法眼?

《雍正王朝》里有一根主线贯穿全剧,那就是围绕着皇位的争夺。直到第20集,康熙病逝,传位雍正,九子夺嫡才有了结果。但雍正登基后,围绕皇位的争夺并未停止,夺嫡失败的“八爷党”一直在给雍正使绊子,最后竟然想通过恢复“八王议政”扶皇三子弘时登基,八爷胤禩摄政,来干预朝局,好在最后阴谋被老十三胤祥挫败,八爷党才黯然退出舞台。

《雍正王朝》八阿哥胤禩

纵观全剧,八爷胤禩素有贤名,有“八贤王”之美誉,推举新太子时几乎一边倒推荐老八,甚至八王议政逼宫时,大多数士人都站在胤禩一边。对这么一位得人心、孚众望的“八贤王”,为什么就入不了康熙的法眼,不能把皇位传给老八呢?

“八贤王”胤禩难入康熙法眼

正史上说老八出身卑微,母亲是辛者库出身。《雍正王朝》中倒是没提出身一事,不管母亲身份如何,还不都是康熙的龙种?老八失去圣心,关键还是自己的做法有问题。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一、慷国家之慨,损公肥私

《雍正王朝》开篇就是因黄河发大水,康熙驾坐金銮宝殿,等着众皇子及大臣来议事。这个时候九子夺嫡的三大主角:太子胤礽在与庶母偷情,老八胤禩在大殿,老四胤禛在户部查钱粮情况。

胤礽偷完情,匆匆赶到时,康熙正式开始议事,太子还没有从郑春华的温柔中回过神来,面对康熙的问话词不达意,老八倒是慷慨陈词,又是调粮又是拔款的,但当老四到了殿上立即被打脸。原来国库空了,国库只有存银五十万两,粮食也严重不足,老八所谓的调粮拔款救灾措施根本无法实施,不得已,康熙只能派老四和老十三去江南赈款救灾。而大清康熙年间的国库亏空案的面纱也被揭开。

老四清理户部,发现国库亏空严重

国库亏空,其实就是各级官吏把国库的钱借出挪用了,事后统计,竟然有一千多万两。国库亏了这么多,地方藩库同样亏空严重,一直到雍正继位都没有追回。

那么,这么多钱是怎么借出去的?谁借出去的呢?其实就老八胤禩干的好事。

黄河发大水之前,康熙是让老八胤禩监管户部,就管着国家的钱粮,但是胤禩又是怎么管的呢?

老八胤禩利用手中职权,完全把国库当作了收买人心的工具,那些官员,有钱的没钱的,只要需要用钱,就到国库来借,老八是大开方便之门,慷国家之慨,拿着康熙朝老百姓的血汗钱不当回事,直接把国库掏空,以至于一场大水,让康熙捉襟见肘。

1000多万两库银,也不是一天借出去的,老八管户部也不是一天两天的,崽卖爷田心不疼!老八通过多年慷国家之慨,成功地为自己赢得了“八贤王”的美誉,以至于推举新太子时,有了“众星捧月”的结果。

老八把钱借出去却不愿意主动追缴收回,缺乏担当

老八慷国家之慨,收获了大量人心。当康熙发现国库被掏空后,追比库银是势在必行,这个时候,老八如果能主动追缴库银,挽回损失,将功补过,康熙或许会另眼相看。

但是老八自己拉了一裤子屎,事发了却变成了乌龟,把头缩回去了,举荐老四出来替他擦屁股。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老八肩膀不够硬,担当不足,这也是康熙不愿意把千钧重担交给他的根本原因。

二、诱供坑太子,损人利己

老八早早就成了“八爷党',目的就是夺嫡,因此,太子胤礽就是老八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拔之而快!

老八既然组成了八爷党,当然耳目众多,这些耳目无时无刻不关注太子的一举一动,太子一有把柄,老八第一时间就知道,所以太子不知道有多少小辫子抓在老八手里。

太子胤礽有许多小把柄在老八手里攥着呢

八爷党还有老九胤禟、老十四胤禵做智囊,没事就挖个坑让胤礽跳,胤礽又不争气,往往就会跳下去,他一跳又成了老八的把柄。

康熙晚年,因为精力不济,倦于理政,就把国政交给太子打理。结果这位太子爷不仅没做出什么业绩,反而是做得一团糟。

老八诱供肖国兴被康熙察觉,大骂老八“其心可诛”

肖国兴在路上抱怨八爷失信,结果图里琛回来一汇报,康熙才知道是老八诱供的肖国兴,目的是扳倒太子,因此康熙认为老八“其心可诛”。从那一刻起,“其心可诛”的老八就完全失去了圣心,再也不可能被立为太子。

康熙后来一系列对老八的支持和放纵,其实就是让老八自我暴露,让八爷党完全暴露在阳光下,然后慢慢收拾、抑制。可怜老八一直不知,康熙驾崩时还在做着登基的黄粱美梦,殊不知康熙暗中培养老四,老八就是个背景板。

三、欠太多人情,社稷不安

康熙以宽仁治天下,老八处处学康熙,也以宽仁对待众官,但康熙看得很清楚,老八的宽仁只是收买人心,并不是治吏、治国哲学,所以康熙临终前说,老八的宽仁用于治国必然误事。

关于本次《雍正王朝》胤禩有“八贤王”美誉,为何始终入不了康熙法眼和八贤王胤禩八字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雍正王朝 胤禩有 八贤王 美誉,为何始终入不了康熙法眼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