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每日资讯 > 文章页面

历史上的起义都哪些大全1


大家好,关于历史上的起义都哪些大全1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沛县的八字事件有哪些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历史上的起义都哪些大全1历史上的起义都哪些大全1

在前550,陈侯与庆氏矛盾尖锐,庆氏趁陈侯赴楚之际,强征庶民筑城,因滥杀“役人”,“役人”相约杀掉工头,于是杀死了庆寅、庆虎,引起贵族恐慌。这里的役人可能有奴隶,也有平民,所以能否说是奴隶起义有争议。但《春秋》载“陈(国)杀其大夫庆虎及庆寅。”《左传》称“夏,屈建从陈侯围陈……遂杀庆虎、庆寅”,说明起义确实爆发。在前522,郑国的萑(huan二声)苻大起义在前478、前470年,卫国爆发过两次工商业奴隶起义(当时还是工商食官,工商业奴隶受剥削也很严重),驱逐了卫后庄公、卫出公。还有鲁国的盗跖起义,年代不太清楚,而“盗跖”是统治者对起义奴隶的诬蔑称呼。


秦朝

01:秦------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战争(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是中国著名的农民义军领袖,他们领导的起义是爆发于秦末(公元3世纪)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即位,这就是秦二世。秦二世是个昏庸而残暴的皇帝。在他的统治下,老百姓的徭役赋税负担更为沉重,刑法愈加苛毒。广大劳动人民在饥饿与死亡线上挣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下令征发淮河流域的900名贫苦农民去防守渔阳(今北京密云)。佣农出身的陈胜和贫农出身的吴广被指定为屯长。当他们走到蕲县大泽乡(安徽宿县西南)的时候,连绵的阴雨把他们阻隔在这里,不能如期赶到渔阳戍地。按照秦法规定,误了期限就要全部被处死。押送他们的两个军尉非常凶暴,陈胜和吴广就借机把军尉杀掉,接着对大家说:各位遇到大雨,都已误期,误期要被处斩。即使不杀我们,而戍守边疆死的也有十之六七。何况壮士不死则已,既然要死,就要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他们的话激励了戍卒的斗志。大家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提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组成一支农民起义军。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为了扩大影响,他们夜晚在驻地附近神祠中燃篝火,作狐鸣,发出“大楚兴,陈胜王wàng”的呼声,被民间传为神话。陈胜、吴广率领农民起义军,占领大泽乡、攻下蕲县,很快攻占了五六个县城。起义军所到之处,贫苦农民纷纷响应。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攻占陈县后,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为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起义军乘胜前进,分三路攻秦。这时起义军已发展壮大到几十万人,有兵车千辆。起义军的一路人马由周文率领的农民军很快进抵关中的戏地(今陕西临潼境),逼近咸阳。秦二世见起义军打到都城附近,十分惊慌,急忙派遣少府章邯率领几十万在骊山修墓的刑徒,迎击起义军。同时,又从边塞调军队30万人,与起义军对抗。周文农民军虽然英勇作战,但因孤军深入,缺乏作战经验,在遭到秦军突然袭击时,打了败仗,被迫退出函谷关,驻扎曹阳(河南灵宝东),等待增援。农民军的另一路人马由武臣率领占领了旧赵都城邯郸后,在混进起义军队伍的旧贵族势力的代表人物张耳、陈余怂恿下自立为赵王。陈胜为了顾全大局,勉强予以承认,并命他率军西上支援周文。张耳、陈余不但不救援周文农民军,反而割据自立,不听陈胜指挥。接着,六国旧贵族相继割地称王。这样,就造成陈胜、吴广所领导的起义军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周文率军在曹阳坚持斗争三个月,多次失利,终因众寡悬殊,又无后援,损失过重,周文最后自杀。不久,围攻荥阳的吴广被部将阴谋杀害。吴广死后,军心涣散。其他几支起义军,先后也被秦军各个击破。公元前209年12月,章邯率秦军向陈县扑来,陈胜亲自领导义军奋力抵抗,因兵力太少,不幸失利。陈胜被车夫庄贾暗杀了。陈胜的部下吕臣等人坚持斗争,这支起义军后来与项羽、刘邦等人领导的起义军会合,继续同秦军战斗。公元前206年,秦王朝在农民起 02:秦------项羽、刘邦灭秦之战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三月至三年九月,项羽、刘邦继承陈胜、吴广未竟的事业,团结反秦力量,推翻秦王朝统治的战争。元年七月,陈胜、吴广首举反秦义旗,得到广大民众及各种反秦力量的积极响应。同年九月,楚名将项燕后裔项梁、项羽叔侄,杀会稽郡(治吴,今江苏苏州市)守殷通起义,聚集精兵8000余;刘邦起兵沛县(今属江苏)得2000人;另有英布、秦嘉、陈婴、郦商等及魏(今河南东北部)、赵(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齐(今山东大部)等地的原六国旧贵族先后起兵。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原六国旧贵族拥兵割据,各地反秦武装亦在继续积极抗秦。二年春,奉陈胜之命攻取广陵(今江苏扬州市)的义军将领召平,以陈胜名义封项梁为“张楚”农民政权上柱国,建议他引兵西进击秦,三月,项梁、项羽率军渡江北上,沿途收编陈婴、英布、吕臣、蒲将军等多部反秦武装,并击败占据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以东地区的秦嘉部,队伍迅速壮大。秦将章邯击灭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军后(参见戏之战),为逐次消灭北方各部反秦势力,北上至栗县(今河南夏邑)。项梁遣朱鸡石迎战不利,退军到薛(今山东滕州市东南)时,刘邦率部归附。这时,义军已发展到10万余人。项梁得知陈胜败亡的消息,接受范增建议,拥立死于秦国的原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仍称楚怀王,作为反秦号召。项梁自称武信君,掌握军政大权。章邯军在栗县击败朱鸡石部后,对魏、齐、赵等地的反秦力量发起攻击,击败齐、魏联军于临济(今河南长垣西南),乘胜进攻齐地的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阿城镇)。项梁率军援齐,大败章邯军于东阿城下。楚军追击至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东,再败秦军。章邯退入濮阳防守,同时,项羽,刘邦率军在城阳(今山东鄄城北老城镇东南)、雍丘(今河南杞县)、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东南)等地连破秦军。九月,章邯得到补充,大破义军于定陶一带。项梁战死。为避免被秦军各个击破,项羽、刘邦等率部东撤到彭城一带,楚怀王也自盱台(今江苏盱眙东北)迁到彭城。章邯击败项梁于定陶后,认为楚地兵不足忧,即率军北上攻赵。同年闰九月,秦军攻占赵都邯郸(今属河北)。赵王歇、赵相张耳由信都(今河北邢台市)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之平乡镇)。章邯令王离、涉间率20万人围攻巨鹿,自率20万人屯于巨鹿南之棘原(今河北平乡南),筑甬道(两侧有土墙的运粮通道)至巨鹿城外,补给王离军。赵王歇几次派人向彭城楚军求救。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率主力北上救赵;遣刘邦率一部分兵力(不足万人)乘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空虚无备,进军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三年冬十一月(秦制,十月为岁首),宋义率军抵安阳(今河南安阳市),滞留46日,企图坐观秦、赵相斗,以收渔人之利。时天寒大雨,军中缺粮,士卒冻饿,且巨鹿危在旦夕。十一月,项羽多次建议立即北上救赵,义不听,反下令军中,不从命者皆斩;而整天饮酒高会。项羽遂杀宋义。楚怀王改命项羽为上将军,率军救赵。当时,巨鹿兵少食尽,赵将陈余及燕齐等国救兵畏惧秦军,不敢出战。十二月,项羽以英布、蒲将军率2万余人渡过漳水救赵,取得初战胜利。陈余复请救兵。于是,项羽亲自率主力渡河,下令凿沉船只,打破“釜甑”(炊具),每人只携三日口粮,以示誓死决战之心。至巨鹿,与秦军相遇,九战,大破秦军,绝其甬道,击杀秦将苏角、俘虏王离,涉间自杀(参见巨鹿之战)。诸侯军等敬服,拥戴项羽为诸侯上将军。尔后,项羽乘胜追击至漳水南岸,屡次击败秦军。章邯求和未成,率军后撤。项羽以蒲将军追击,至三户津(今河北临漳西),再破秦军。章邯率军南退,项羽又亲率楚军及诸侯军追击,大破秦军于汗水(漳水支流,位于今河北临漳附近)上。章邯连战失利,遭秦二世指责,进退无路。七月,遂率20万秦军降楚(参见漳污之战)。至此,秦军主力全部被歼。项羽即长驱入关。三年二月,刘邦率军由砀(今河南永城东北芒山镇)出发西进。刘邦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避免攻坚,乘虚而进。攻昌邑(今山东巨野南)未下,转兵向西攻破陈留,随后,向南迂回,出辕辕关(今河南偃师东南)险道,攻克宛城(今河南南阳市),沿途不断发展壮大队伍。八月,用良计,收买秦将,乘其不备,袭破通往关中的重要门户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是时,秦军主力已被项羽歼灭,秦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丞相赵高逼杀二世,立子婴为秦王。九月,子婴杀赵高,派兵据守蛲关(今陕西蓝田东南)。刘邦绕过峣关,与秦军战于蓝田,三战三胜,遂破之。军至霸上(今陕西西安市东南),直逼咸阳。汉高帝元年(前206年)十月,秦王子婴出降。刘邦进占咸阳,秦亡。点评:此战,义军继承陈胜、吴广“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的政治口号,团结各地反秦力量,推翻了秦王朝。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破釜沉舟”的决心,九战九捷,歼灭王离军,又以积极连续的作战,迫降章邯于汀水,歼灭了秦军主力。刘邦以少量兵力乘隙而进,战术灵活,并注意团结和收编沿途武装力量,壮大自己,终占秦都咸阳。

汉朝

03:西汉----绿林农民起义战争新莽天凤四年(17年)至汉更始三年(东汉建武元年,25年)九月,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人王匡、王凤领导的推翻王莽政权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西汉末年,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社会矛盾加剧。汉哀帝死后,幼小的平帝继位,外戚王莽以大司马、大将军身分执掌朝政。元始五年(5年),王莽鸩杀平帝,立两岁刘婴为帝,继续把持朝政。四年后,废刘婴,篡汉登基,改国号“新”。王莽为缓和日渐尖锐的社会矛盾,复古“改制”。但烦苛的法令,繁重的徭役、赋税,加上连年水旱蝗灾,官吏横征暴敛,使民众无以为生。天凤元年(14年),以琅邪海曲(今山东日照市西南)的吕母起义为先声,在黄河南北及江汉地区先后爆发绿林、赤眉、东海力子都、城头子路、临淮瓜田仪等大规模农民起义,众达百万人,其中,绿林,赤眉实力最强。天凤四年,荆州地区(辖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西南部、贵州东部和广西东北部、广东西北部各一部)连年发生严重饥荒,民众逃入山野沼泽挖掘荸荠为食。新市人王匡、王凤为饥民平理诤讼,排难解忧,深得饥民拥戴,被推举为首领,率众起义。随后,南阳(今属河南)人马武、颍川(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县)人王常、成丹等亦聚众响应。义军以绿林山(今湖北京山北大洪山)为根据地,故称绿林军。绿林军首先向王莽统治力量薄弱的附近乡村发展,数月内,即组成一支八、九千人的农民武装。地皇二年(21年)四月,王莽命荆州牧率精兵2万,前往绿林山围剿。王匡等串军主动迎击,在云杜(今湖北京山)县境大破莽军,歼敌数千,并缴获莽军全部辎重。随后,义军乘胜连克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云杜、安陆(今湖北安陆西北),回师绿林山时,队伍已发展至5万人。三年,王莽遣太师王匡(与义军首领王匡同姓名)、将军廉丹率兵l0万向东进攻樊崇等领导的活动于今山东一带的赤眉义军(参见赤眉农民起义),同时,另遣将军严尤、陈茂率军进攻绿林军。时绿林山一带瘟疫流行,为离开疫区,并避免同严尤军决战,绿林军遂乘赤眉军在成昌(今山东东平西)连挫莽军之机,分兵向外发展。一路由王常、成丹、张印等率领,向西南进入南郡(治江陵,今属湖北),称“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凤、马武及朱鲔等带领,向北进入南阳郡(郡治宛县,今河南南阳市),称“新市兵”。七月,新市兵进攻随县(今湖北随州市),平林(今湖北随州巾东北)人陈牧、廖湛等数千人起义响应,称“平林兵”。当绿林军进军至舂陵(今湖北枣阳南)附近时,刘演、刘秀及李通、李轶等亦率宗族宾客子弟七、八千人起事,号称“舂陵兵”。十一月,舂陵、新市、平林三部合兵,在长聚(今河南唐河境)、棘阳(今河南南阳市南)等地接连获胜,刘演乘胜围攻宛城(今河南南阳市),被莽军甄阜、梁丘赐军击败,乃退保棘阳。莽军留辎重于蓝乡(今河南泌阳境),精兵10万南临池水(今河南泌阳境)。是时,王常等率领下江兵5000余人转战到宜秋(今河南唐河东南),准备与主力会师。十二月,绿林军四部会合,夜袭蓝乡,击溃莽军10余万人,歼灭2万余人,斩杀其主将甄阜、梁丘赐。继而乘胜向西,在育阳(今河南新野北),击溃赶来增援的莽军严尤、陈茂部,斩首3000余级。严尤弃军而逃。义军大获全胜,俘获大批俘虏及辎重,队伍发展到10万余人。义军随即包围战略要地宛城。四年二月,绿林军推加入平林军的汉宗室刘玄为帝,建立政权,改元更始。绿林军建立政权后,力量壮大,士气高涨,在以主力包围宛城准备西出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图取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的同时,另由王凤、王常、刘秀等率2万人,乘莽军严尤、陈茂部滞留颍川之际,向北推进,牵制莽军南下。三月,王凤等先后攻克昆阳(今河南叶县)、定陵(今河南郾城西北)、郾县(今河南郾城西南)等城。是时,王莽感到关中所受威胁严重,慌忙变更计划,将原先用于镇压赤眉军的莽军主力转用于南方,遣大司空王邑急至洛阳,会同王寻征发郡兵42万,号称百万,企图一举攻破宛城,歼灭绿林军。五月,王邑军在颍川与严尤军会合,大军齐向宛城进发。王邑、王寻仗恃兵多势众,执意先破昆阳,再破围宛义军主力。遂使先行抵达昆阳之部,层层包围昆阳。义军由王凤、王常率八、九千人坚守昆阳,刘秀等率13骑乘夜突出城门,前往郾县、定陵调集援军。王邑等挥军多次进攻,均被守城义军击退。六月,刘秀率援军万余人赶到,先以干余人冲击王邑、王寻军,继率勇士3000迂回至昆阳城西,猛攻王邑军指挥部。王寻、王邑仍恃众逞强,命其他各营按兵毋动,只率万余人迎战。王寻迎战不利被迫杀。城内义军适时出城夹击,莽军大乱。时遇大风雷雨,溃水(今叶县沙河)暴涨,莽军溺死数以万计,其余溃散。王邑只率数千人逃回洛阳(参见昆阳之战)。王莽因主力被歼,调回镇压赤眉军的太师王匡、国将哀章固守洛阳;另遣都尉朱萌、右队大夫宋纲防守武关;再以九个将领,号称“九虎”,统率御林军数万人在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回溪(今陕西华阴境)一带布防,企图固守洛阳、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要地。义军在昆阳大捷,攻克宛城后,稍事休整,即于八月分兵两路北图洛阳,西夺关中。王匡率主力一部北进,于九月攻占洛阳,俘虏太师王匡及国将哀章。申屠建、李松率部向西,兵临武关时,莽军守将朱萌已降于起兵响应义军的析县(今河南西峡)人邓晔、于匡,宋纲已被击毙。华阴“九虎”亦被邓哗等击败,“二虎”自杀,“四虎”逃亡,只剩“三虎”收集残兵,退保渭口(今陕西华阴北)京师仓。邓哗、于匡大开关门,迎接义军。李松率部3000抵达湖县(今陕西潼关东)与邓哗合兵进攻京师仓未克。邓哗遂遣王宪率一部兵力北渡渭河,向长安北侧迂回,李松亦分兵一部由偏将军韩臣率领,向西进攻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王莽波水将军窦融。王宪部所到之处,莽军望风归降。韩臣部一举攻破新丰,并乘胜追击窦融至长安。义军兵临京师,当地民众纷起响应,未待义攻城,各部民众已破城而入。王莽效法秦二世武装囚徒充军不成,被义军及群众重重包围在渐台(位于未央宫沧池中)。王邑等相继丧命,王莽被商人杜吴杀死。新莽政权亡。更始二年二月,绿林军拥立的更始帝刘玄迁都长安。点评:绿林农民义军,是新莽末年农民起义战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推翻新莽政权发挥了关键作用,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它同所有失败的农民起义一样,没有远大的战略眼光(如陈胜吴广起义、赤眉起义、黄巾农民起义、隋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明末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由于更始政权迁都后,对如何结束全国的分裂割据状态没有提出相应的政治、军事措施,刘玄只知腐化享受,对内滥赏官爵,对外排斥异已,导致投靠更始政权的几十万赤眉军不能得到妥善安置,于同年冬,兵分两路西攻长安。刘秀乘机称帝,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更始三年九月,赤眉军攻克长安,更始帝奔逃。绿林农民起义以更始政权的破灭宣告结束。 04:西汉----赤眉农民起义战争 05:东汉----黄巾农民起义战争中国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全国性农民起义。因起义军头戴黄巾为标帜,史称黄巾起义。东汉末年,社会危机日益深重,广大农民与豪强地主及封建国家的矛盾激化。黄巾起义正是在农民斗争蓬勃开展的基础上爆发的。

魏晋南北朝

06:两晋----杜弢起义 07:两晋----孙恩起义 08:两晋----卢循起义 09:南北朝--赵广起义 10:南北朝--盖吴起义 11:南北朝--破六韩拔陵起义 12:南北朝--莫折大提起义 13:南北朝--杜洛周起义 14:南北朝--鲜于修礼、葛荣起义

隋朝

15:隋------瓦岗农民起义从隋大业六年(610年)翟让聚众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举起反隋义旗,到武德元年(618年)李密率部投唐,前后9年,在中原大地活跃着一支矛头直指隋廷的农民武装力量,这就是翟让和李密领导的瓦岗起义军。 16:隋------窦建德起义

唐朝

17:唐------四川獠民起义 18:唐------陈硕贞起义 19:唐------唐中期西原人民起义 20:唐------袁晁起义 21:唐------方清、陈庄起义 22:唐------裘甫起义 23:唐------庞勋起义 24:唐------王仙芝起义 25:唐------黄巢农民起义黄巢起义是875年至884年发生在唐朝末期的一次志在推翻唐王朝的农民起义。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率众几十万,转战十几省,持续十几年,是中国历史上一场空前宏伟壮烈的农民革命战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它沉重地打击了唐王朝的统治,表现了农民战争对封建社会的改造作用。同时,起义也削弱了藩镇割据势力,打破了原来中央与藩镇之间、藩镇相互之间的均势。 26:唐------阡能起义

宋朝

27:宋------王小波、李顺起义 28:宋------宋江起义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至三年,宋江聚众梁山泊(又名梁山泺。今山东省梁山、郓城间)起义,反抗官府,抗击官军镇压的作战。 29:宋------方腊起义 30:宋------八字军抗金起义 31:宋------红巾军抗金起义 32:宋------邵兴抗金起义 33:宋------钟相、杨幺起义 34:宋------魏胜抗金起义 35:宋------红袄巾抗金起义

元朝

36:元------元末农民起义

明朝

37:明------唐赛儿起义 38:明------贵州、湖广各族人民大起义 39:明------刘六刘七起义 40:明------明末农民起义

清朝

41:清------古州苗民起义 42:清------白莲教起义 43:清------天理教暴动 44:清------捻军起义 45:清------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太平天国应写作太平天囯,囗中王)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开始的标志是1851年金田起义,结束的标志是1864年天京陷落,历时13年。这次起义开创了中国不少先河,例如中国农民起义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利用西方宗教发动起义等。领导人为洪秀全,称号为“天王”,首都称天京(即现南京)。

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装起义

1926年8月,中共中央军委指示中共上海区委成立军事委员会。9月初,上海区委决定进行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并决定组织2000人的工人纠察队。10月11日,中共中央批准了上海区委准备起义的决定。暴动计划由中央制订,上海区委负责调查敌情和训练工人武装等工作。10月中旬,孙传芳在江西接连失败,孙的部下,浙江省长夏超同广州国民政府驻沪代表钮永建秘密协定,决定倒戈,反对孙传芳,归附国民政府,随即向上海进兵。上海只有驻军1000多人和警察2000人。中共江浙区委与钮永建合作,为配合夏超进攻上海,决定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由罗亦农、赵世炎担任起义总指挥。双方约定10月24日拂晓前开始行动。 10月17日,夏超率部进军嘉兴,遭到由北而南向杭州进军的孙传芳部的打击。10月22日夏超率残部向余杭退出。10月23日,孙军进入杭州,并派兵追击夏超,在余杭公路上夏超被打死。10月23日晚,仍按原定计划,各区工人纠察队先后进入岗位待命。钮永建知夏超兵败被杀,所以也不支持工人起义的行动。罗亦农、赵世炎等于23日半夜得知夏部失败消息时,由于时间紧迫,有些地区的工人纠察队未接到停止行动的通知,与警察发生冲突。24日早晨停止了起义。工人领袖陶静轩、奚佐尧等10余人英勇牺牲,百余人被捕,第一次起义失败。

南昌八一起义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武装起义,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序幕,从此诞生了一支由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崭新的人民军队。为了纪念中国革命史上这一重大事件,在当年起义的总指挥部大旅社旧址建立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八一起义纪念馆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馆藏文物2600余件。经过维修和更新陈列,现在纪念馆共展出具有历史价值的照片280多张、文物资料60多件,并充分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南昌起义的全过程及其重大历史意义。纪念馆还下辖4处八一起义旧址:贺龙指挥部旧址、叶挺指挥部旧址;朱德创办的军官教育团旧址;位于花园街2号的朱德旧居。第一次国内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决定在江西南昌发动武装起义。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起义队伍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向南昌守敌发动猛烈进攻,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8月3日后,起义部队按原计划离开南昌,南下广东。10月初,起义部队在汤坑与敌激战失利,一部转战海陆丰,坚持革命斗争;一部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转入湖南,参加湘南暴动,1928年4月走上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队伍汇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其中72人的遗骸由潘达微等出面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潘达微并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这次起义因而被称为“黄花岗起义”。即第一次黄花岗起义。甲午战争以后,各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已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现实威胁。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孙中山先生为杰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 1905年8月,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在同盟会的领导下,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以推翻腐朽的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武装起义,1911年4月爆发的黄花岗起义就是其中的一次。这些起义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统治,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黄花岗起义一览清政府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近代社会两大主要矛盾(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的焦点都集中在清政府身上,只有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才能拯救民族。于是,从20世纪初年开始,革命就成了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不断利用会党和新军发动武装起义。1906年12月,同盟会推动和领导了规模巨大的萍浏醴起义。1907年、1908年,同盟会又在西南边境地区发动了六次武装起义: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河口起义。光复会也在1908年11月发动安庆新军马炮营起义。这些起义因准备不足,单纯冒险,结果都归于失败。1910年2月,同盟会员倪映典率广州新军3000人起义,又遭失败。连续的失败,使少数革命党人对前途失去信心,转而走上暗杀道路。只有孙中山等人在失败面前不气馁,对革命成功充满信心。他们决心在广州发动一次更大的起义,以此推动全国革缅怀起义烈士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已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现实威胁。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孙中山先生为杰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1905年8月,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在同盟会的领导下,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以推翻腐朽的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武装起义,1911年4月爆发的黄花岗起义就是其中的一次。这些起义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统治,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清政府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亥武昌起义是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辛亥武昌起义前夕,由于中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持续不断,革命党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1906年,清廷抛出「预备立宪」,其实质却是加强了皇族的权力,广大立宪派对此极为不满;1908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年仅3岁的宣统皇帝溥仪即位,其父载沣摄政。1911年5月,清政府公布的内阁名单中满族人有九名(其中七名是皇族),汉族有四名。被人称为「皇族内阁」。立宪派对此大失所望,有少数人参加了革命党。为取得外国的支持,以维护其统治,清廷将广东、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商办铁路收为国有,然后再卖给外国,掀起了全国大规模的人民反抗运动——保路运动。

秋收起义

OK,关于历史上的起义都哪些大全1和沛县的八字事件有哪些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